工業4.0浪潮來襲,智慧型自動化生產已是大勢所趨,自動化設備與自動化工廠已無法滿足消費端主導的生產要求,生產者將面對來自消費端的壓力,建構智慧型設備與智慧型工廠勢在必行。
『自動化』生產 與『智動化』生產的差異
自動化生產
優勢:降低製造成本,少樣多量生產,主控權在生產端。
產品類型切換過程耗時費力,品質變異無法即時掌控,不適合少樣多量生產。
單一製程自動化的製程設計,有助於單一大量生產的產品精度提升、生產成本的降低及縮短產能擴充的準備時間,此概念僅適合在工業3.0生產者主導市場的時代。單機型自動化設備,無法在短時間內切換不同產品的生產或同時間生產不同產品,所有生產參數亦須依靠生產工程師依據經驗或Off-line的數據生產數據做機台調校,自動化減少了大量低成本的作業人員,但卻增加了高成本的生產設備工程師人數,工業3.0是人對機器(Man-to-Machine)下達生產指令。
智動化生產
優勢:滿足客戶需求,多樣少量生產,主控權在消費端。
生產製程參數的調校,依靠AI智慧系統的數據蒐集與分析自動調校,生產產品類型迅速切換或同步生產,品質變異自動即時監控調校。
A I智慧製造 >>> 創造差異化競爭優勢
然而工業4.0時代,面對客製化多樣少量生產需求的消費模式,光是自動化生產已不適用,工業4.0是機器對機器(Machine-to-Machine)的時代,不只是數據在機器和機器之間的傳輸,更重要的是,它是機器和機器之間的一種智能化、互動式的通信。也就是說,即使人們沒有即時發出信號,機器也會根據既定程式主動進行通信,並根據所得到的數據做出選擇,對相關設備發出正確的指令,機器也被賦予了更多的“思想”和“智慧”。
面對多樣少量的生產,智慧自動化的機台更必須具備同時生產多種產品的能力,減少切換線時間與提高設備稼動率。
